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

时间:2022-12-10 10:02来源:考试资源网 考试资料网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单选)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答案:C

2.(填空)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原则和行动指南是____。

答案:教育方针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如下:

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同时又必须通过具体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者的区别

教育目的反映了培养人的方向性、共同性;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培养人的共同要求;培养目标则体现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填空)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

答案: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填空)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____ 。

答案: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2.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3.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单选)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答案:C

(多选)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

D.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ABC

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单选)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素质教育理念

B.创新教育理念

C.新课改理念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单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述方面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一以贯之,就是( )

A.坚持社会为本 B.始终弘扬个性

C.强调人的全面发展D.培养专业人才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单选)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

A.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B.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C.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答案:B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辨析)

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代表人物:孟子勒、特、赫钦梭、利坦、斯洛、斯泰洛齐、禄贝尔等。

社会本位论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代表人物:赫尔特、格莱、纳普、孔德子、柏拉兴斯泰纳、涂尔等。

教育无目的论主要观点

杜威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文化本位论主要观点:

唤醒人们的意识,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

生活本位论主要观点

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

代表人物:斯宾塞(英)

1.(单选)“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一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科学本位论

答案:C

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题干“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是社会本位论观点的体现。

2.(多选)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人们通常认为持个人本位论的学者有( )

A.涂尔干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答案:BCD

解析: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3.(单选)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

A.“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论”价值取向

D.“官本位”价值取向

答案:A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

★其基本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总的来说,其体现的精神实质是:

第一,培养劳动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第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第四,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即: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第二,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第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单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述方面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一以贯之,就是( )

A.坚持社会为本

B.始终弘扬个性

C.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D.培养专业人才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2.(单选)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

A.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B.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C.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答案:B

3.(单选)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重视智育

C.贯彻安全至上要求

D.坚持智育与体育并重

答案:A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五育”的内涵: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要保证教育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拥护者和建设者,必须做好德育工作。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学校体育与学校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过程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2.“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互代替。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

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

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

1.(单选)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D.完善学生的人格

答案:A

解析: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2.(单选)以下关于美育的各种描述或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美育所涉及的关包括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B.美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增进审美的感受性,提高审美判断力,发展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C.美育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D.美育主要是通过学习美学、艺术教育来进行

答案:D

解析:美育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审美印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受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力与判断力,发展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3.(多选)下列关于五育的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B.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

C.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答案:ABCD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单选)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答案:C

(单选)赵敏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赵老师具有( )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答案:B

(多选)下列有关素质教育说法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

B.素质教育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

C.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质量

D.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取消考试

答案:BC

解析: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素质教育并不是特长教育,A项错误;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考试,但反对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D项错误。

第三节: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二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广义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教育体制:

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其根本特征在于规范性和系统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由考试资料网(www.kszl.net)整理!仅供学习参考!具体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分隔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