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秋送爽,书香润心。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媒体推出“书里的党史故事”栏目,和读者、网友一起,翻开那一本本有温度的图书,品味那一段段有情怀的故事…… 五卅运动中的钢板 这块黝黑钢板是五卅运动时期上海大学学生朱有才使用过的。那一张张控诉帝国主义资本家罪恶的传单,就是从这块钢板上刻印出来的。 在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上海大学师生发挥了巨大作用,以至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正因如此,上海大学被国民党右派分子称为“赤色大本营”。 上海大学学生刻传单用的钢板,一级文物,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图片由该馆提供) 五卅运动中的一面旗帜 1925年2月,上海日商内外棉八厂的一个日本领班毒打一名12岁的中国女童工,导致女孩不治身亡。暴行激起了全车间工人们的抗议,要求严惩凶手。但是,这一要求不仅遭到日本资本家的拒绝,日方还借机将50名工人开除。日本资本家的蛮横行为激起了工人的强烈愤慨,不满情绪在工人们中蔓延。 中共中央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成立了罢工委员会,指定由邓中夏、李立三等人负责,号召上海全体党员支援日商内外棉厂工人的斗争。彼时的中共,刚刚结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一新的指导思想的提出,赋予了这场即将到来的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新的意义。 在罢工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市20多家工厂的近4万名工人参加了罢工。日本资本家为避免重大经济损失,被迫答应了工人的部分要求,签署了新的劳资协议,承认工会组织。但没过多久,日本资本家倒行逆施,撕毁了劳资协议。5月15日,工人顾正红在抗议日方资本家的活动中被枪杀,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索。 《上海学生市民工人反抗帝国主义大运动宣言》 中共中央发布通告,号召工会、农会、学生会以及各社会团体反对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同胞的行为,支援罢工工人,掀起反日爱国运动。上海的30多个团体响应中共号召,成立了“日人残杀同胞雪耻会”,发动群众投入斗争。 上海的青年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开展示威游行活动,他们散发传单,开展演讲,揭露帝国主义在华暴行。5月30日,租界英国巡捕向游行示威的队伍开枪,打死学生、工人等13人,伤者无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生何秉彝在这次惨案中牺牲。 第二天,上海大学师生继续冒雨来到南京路散发传单。上大学生会发表通电,宣布“本校亦于六月一日起实行罢课,誓达惩凶雪耻之目的”。从6月1日开始,上海大学开始加入“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斗争行列,学生们活跃在斗争的各条战线上。 上海大学在斗争中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烈的,短短一周之内,上大学生有10多人负伤,200多人被捕。 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极大关注,他们在相关记录中写道:“鼓动此次引起扰乱之学生或学童皆来自过激主义之大学,即西摩路之上海大学。”帝国主义当然不会放过他们,6月4日,万国商团和英国巡捕闯入学校,赶走师生,强行搜查。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其强占为驻地。上大师生被迫借老西门勤业女子师范学校作为临时办公处,继续开展斗争,继续发通电和五卅特刊,揭露帝国主义在华暴行。 五卅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多年来深埋在中国人民心里的对帝国主义的怒火喷发出来。全国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从通商都市到偏僻乡镇,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 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上海大学学生朱有才在沪西潭子湾后面太阳桥附近的一处秘密机关内,使用这块钢板刻印传单。如今,它已被中共一大纪念馆收藏,成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从“弄堂大学”到“革命学府” 上海大学之所以能够在五卅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其办学背景是分不开的。 上海大学成立于1922年10月23日,其前身是私立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在闸北区青云路。虽说是大学,却没有想象中的巍峨校舍,只有一栋二层楼房兼做教学和办公之用。由于没有充足经费和优越条件,这所大学被人们戏称为“弄堂大学”。然而,就是这样一所貌不惊人的简陋大学,却吸引了一批名师贤达和热血青年的到来。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酝酿合作之际,共产党方面派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等人到上海大学,国民党方面派于右任和邵力子到上海大学,分别担任校长和副校长。 工作经验丰富的邓中夏被推荐出任上海大学总务长,对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熟悉的瞿秋白担任教务长。陈望道担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沈雁冰、安体诚、施存统等共产党人也纷纷来到上海大学任教。 从教师的身份看,其中既有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还有无党派人士。可以看出,上海大学在政治上是开放和兼收并蓄的,它对学生们的政治信仰没有任何限制。在教育上,它也是开放的。上海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鼓励大学生们走出校门,到工人居住区和街道兴办平民夜校、工人学校、识字班等。所以,他们对工人们受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情况很了解,也最能激起对工人们的同情和对压迫者的愤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五卅运动中,上海大学的师生是斗争最踊跃的一群人。 上海大学的共产党人,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向学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23年,在李大钊的建议下,上海大学开设社会学系,瞿秋白任系主任。 在瞿秋白的领导下,社会学系开设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方面的课程,其讲稿大多由共产党人编写。如施存统的《社会运动史》、蔡和森的《社会进化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释疑》等。在这些优秀共产党人的感召之下,大批热血青年慕名而来,使这所默默无闻的“弄堂大学”成为人皆仰慕的“革命学府”。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上海大学被强行关闭。1926年,它在江湾又建了新校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上海大学也未能幸免,被迫停办。从1922年创办到1927年停办,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却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骨干人才。上海大学师生在五卅运动中的英勇表现,在我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一笔。 上海大学西摩路遗址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出版社《自从有了党:文物背后的家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