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料网移动版

考试资料网 > 建工 > 消防工程师 > 消防工程师考试资料 >

武汉专科学校排名(武汉专科学校排名公办)

武汉晚报10月11日讯(记者王春岚)武汉正以赶超奔跑的奋斗姿态,全力冲刺建设“国家医疗中心”。11日14时30分,“新时代武汉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系列访谈直播第四场—“奋力打造国家医疗中心”,邀请到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龚明洁、武汉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处副处长刘小敏、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夏平、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张瑶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线上与广大网民朋友分享武汉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重点专科井喷

提升医疗技术“硬实力”

目前全国有273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有122个在武汉,占比接近5%。这一数字仅次于北京、上海。

“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直接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硬实力’,也关系到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底气。”访谈中,提及武汉在打造国家医疗中心方面的努力,龚明洁难掩自豪。

她介绍,在“十三五”期间,武汉经历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期”,重点专科建设成果井喷。不仅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前列,还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6个,总数129个;新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35个,总数211个。

“目前,武汉在打造国家医疗中心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医疗服务水平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龚明洁介绍,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武汉也取得不错的成绩。近几年,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大人民医院、武大中南医院、武大口腔医院等5家国家部属公立医院,一直是武汉地区最顶尖医疗资源的代表;武汉市属公立医院中,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病进入全国专科排名前10名;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

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龚明洁(中)、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夏平(右)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记者何岸 摄

急救跑出加速度

创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最快纪录

市民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在救护车上,120随车医生将检查数据发送到医院胸痛中心,医院同步开始做术前准备。抵达医院后,患者被直接送入导管室做手术,最终死里逃生。从入院到开通血管,仅用了12分钟,创造了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最快速度。

“在我们医院,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作为心血管特色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夏平和大家分享了这个“急救加速度”的故事。

得益于各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设,以及与120急救系统的无缝衔接,越来越多的急危重症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120一部电话线,承载的就是生命的希望,正按照‘全国院前急救高地’的定位,提升急救服务能力。”龚明洁介绍,在建设“城市急救大脑”方面,武汉一直在努力:

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新增急救站9个,急救站点达到81个,打造出“10分钟急救圈”,救护车平均到达现场时间10分17秒;

为提升响应速度,在全国率先启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建设,让患者“上车即入院”;

除了地面急救网络外,还建立了空中“1小时急救圈”、水上急救站,构建一张“立体急救网”。

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

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每年夏季“三伏天”,数万市民赶场接受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年轻化趋势明显,中青年和儿童逐年增多。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领域有独特的优势,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刘小敏介绍,武汉中医药医疗资源丰富,有4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1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3人。此外,市中医医院“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2项传统医药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因为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显著成效,武汉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有“国医堂”,让市民能就近接受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武汉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处副处长刘小敏(中)、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张瑶(右)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

“中医既要传承,也要创新。”作为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张瑶为大家展示出现代化的中医医院:在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的四诊经验上,鼓励借助现代医学高精尖的检测和操作技术手段,中医西医取长补短,提高诊疗效率;还在医疗机构中首创了“云直播间”,让中医专家通过网络传播中医院保健知识。

“中医药发展需注入时代活力。”刘小敏说,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和发展中医院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编辑:余丽娜】

(责任编辑:admin)